今年年底,长江全线将全部使用上太阳能一体化的新型航标灯,有人做过一个测算,使用这种航标灯后,每年仅因节能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就将达1800余万元,而这项国家专利的研制者就是长江航道局高级工程师郑启湘。 郑启湘 长江航道局高级工程师 先后完成17项技术革新;其中2项获国家专利,研制的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其节能、成本低、安装方便等特点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
走进洪湖航道管理处的航标灯组装点,现场显得忙碌而有序,大家争分夺秒,赶制订单,郑启湘也是其中的一员。从最初的技术改造到产品产业化,郑启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座右铭。
长江航道局高级工程师 郑启湘:"别人认为你办不成的事情,你办成了,这就是人生的一大乐趣,我保持这个座右铭,一直坚持工作,一直搞技术创新."
70年代末,刚走上工作岗位仅有小学文化的郑启湘提出要改造航标灯的想法时,大家都认为他是在天方夜谈,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,郑启湘开始自学相关知识,并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与测试,光是记录本就有一尺多高,记录数据上万个。
除了省钱,它还具有带电时间长、经济环保、5年可免维修的特点。2008年11月,郑启湘接到第一批1000座航标灯的订单,为了确保交货时间和产品质量,妻子胆结石做手术前的二个小时,他还工作在生产一线上。
这一张订单为洪湖航道管理处创收420万元,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这项技术产品的延伸范围也越来越广。今年,郑启湘又接下了3500座来自重庆、南京、江苏等地的订单。但是,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郑启湘并没有停下脚步。
长江航道局高级工程师 郑启湘:"比如说,我们长江航道的高速发展,(今后)必须要遥测监控,更进一步的研究太阳一体化航道航标灯,更进一步的创新."
|